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在地酷兒文學與網路社群文化
Local Queer Literatures and Virtual Communities 
開課學期
110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 
授課教師
鄭芳婷 
課號
TwLit1025 
課程識別碼
145 102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5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24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102TwLit1025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網路社群平台作為「酷兒」(Queer)族群發展認同的重要管道,提供了彈性、多元、流動的虛擬時空。在此時空當中,挑戰主流建構價值的文學創作繁衍茂盛,經年累月後自成系譜。本課程以重點主題方式介紹當代重要酷兒理論與網路社群論述,搭配近二十年內在台灣網路社群發表或傳播的經典酷兒文學作品,深度探究作品當中所透露出來的在地酷兒認同力量。 

課程目標
藉由深度檢視當代酷兒理論、網路社群論述與在地酷兒網路文學,引導修課同學重思文化理論、文學作品與社會議題之間的三向緊密關係,加強同學對於三者的邏輯思考、鑑賞與評論能力,並從中增進對文化社會的關懷與責任。 
課程要求
1. 課程參與為評分重要依據,無故缺席將予扣分。
2. 個人期中報告為口頭報告,需做ppt,每人30分鐘,成績為修課同學即時互評。 無須繳交書面報告。
3. 個人期末報告包括:A.簡要口頭報告,每人5分鐘,不需ppt;B.書面報告,長度七頁(不含封底、摘要、圖表、參考資料)新細明體12,行距1.5,邊距2.54cm。
4. 每週課程結構包括:A.當週同學期中報告 B.課程講演 C.批判討論。
5. 期中另有田野探勘作業,以簡潔口頭報告呈現(每人五分鐘),繳交A4一頁書面報告。
6. 第一周未到視同棄選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Halberstam, Judith. The Queer Art of Failure. Durham: Duke University Press, 2011. 1-25.
Butler, Judith. Bodies That Matter. New York: Routledge, 1993. 223-242.
Munoz, Jose Esteban. Disidentification. Minneapolis: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, 1999. 1-34.
陳雪《惡女書》台北:印刻,2005。
邱妙津《蒙馬特遺書》台北:印刻,2006。
朱天文《荒人手記》台北:新經典文化,2011。
吳繼文, 《天河撩亂》
廖梅璇,《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》
鄭芳婷,〈數位離散與酷兒想像:以拉板、彩虹山莊及 Queerology 為例〉
鄭芳婷,〈窘境美學:台灣時尚部落格中的後殖民與後女性政略〉
陳怡如,《泥地漬虹》
李琴峰,《獨舞》
白先勇,《孽子》
黃道明,〈從玻璃圈到同志國,認同形構與羞恥的性/別政治:一個《孽子》的連結〉《批判的性政治》
蔡明亮,《青少年哪吒》
陳思宏,《樓上的好人》
甘耀明,《成為真正的人》
陳佩甄,〈酷兒化「檔案」:臺韓酷兒檔案庫與創作轉譯〉
簡莉穎,《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》
劉文,〈非西方、亞洲或中美冷戰結構?重置酷兒臺灣的戰(暫)時主體〉
楊双子,《花開時節》( 2017)
胡郁盈,〈從「惡女」到「人妻」:陳雪作品中的酷兒反/返家〉
陳雪,《惡女書》 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5  課程介紹
「淺談酷兒與台灣在地性 」
 
第2週
2/22  「性別操演」
Judith Butler, Critically Queer(Ceiba)
邱妙津,《蒙馬特之死》(圖參)
芃蓉、祐溥、冠婷
 
第3週
3/1  「抵認同」
Jose Esteban Munoz, Disidentification (Ceiba)
吳繼文, 《天河撩亂》(圖參)
凱馨、紀青、芳妤
動見体來訪 
第4週
3/8  「失敗美學」
Jack Halberstam, The Queer Art of Failure (Ceiba)
廖梅璇,《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》
瓊中、玉真、采綸
同黨來訪 
第5週
3/15  電影欣賞:
Christophe Honoré,《喜歡你、愛上你、逃離你》2019
1:10 pm於圖書館418團體室集合(如疫情嚴峻,則各自逕行觀賞)
 
第6週
3/22  「認同與書寫」
鄭芳婷,〈數位離散與酷兒想像:以拉板、彩虹山莊及 Queerology 為例〉
李琴峰,《獨舞》(圖參)
威哲、沛辰、宜庭
 
第7週
3/29  「酷兒社群建構」
白先勇,《孽子》(圖參)
黃道明,〈從玻璃圈到同志國,認同形構與羞恥的性/別政治:一個《孽子》的連結〉《批判的性政治》(Ceiba)
子芸、周知、亞巡
 
第8週
4/5  春假掃墓
自行閱讀:甘耀明,《成為真正的人》
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「光──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」
 
第9週
4/12  「數位與陰性之力」
鄭芳婷,〈窘境美學:台灣時尚部落格中的後殖民與後女性政略〉
陳怡如,《泥地漬虹》
宇澤、嘉芸、法愛
 
第10週
4/19  (本週上課時間地點,移至4/11(一)1:30-3:30 文學院演講廳)
客座演講:陳思宏「始自叛逆:台灣文學與酷兒生命創傷」
自行閱讀:陳思宏,《樓上的好人》
 
第11週
4/26  網路社群數位探勘經驗分享
 
第12週
5/3  客座演講:張亦絢
自行閱讀:張亦絢,《永別書》
 
第13週
5/10  「檔案與記憶」
陳佩甄,〈酷兒化「檔案」:臺韓酷兒檔案庫與創作轉譯〉
簡莉穎,《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》
奕侖、英傑、嘉真
 
第14週
5/17  「戰與國族」
劉文,〈非西方、亞洲或中美冷戰結構?重置酷兒臺灣的戰(暫)時主體〉
楊双子,《花開時節》( 2017)
琯雰、品臻、兆聖
 
第15週
5/24  「酷兒與家國想像」
胡郁盈,〈從「惡女」到「人妻」:陳雪作品中的酷兒反/返家〉
陳雪,《惡女書》
皓翔、姮臻、叡民
 
第16週
5/31  個人期末報告呈現
學期總結與回顧討論
 
第17週
6/7  撰寫期末報告